我又又又购买了奇怪的相机:OM SYSTEM TG-7
购买的原因,大概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,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文字。
故事的开始
前两天在整理硬盘时发现,这两年照片拍的越来越少了。不但是照片拍的少,甚至连整理照片、沉下心来看一个电影的时间都没有。
(题外话:并不是没有时间,而是静不下来做这些事。前两天下载了电影「海边的曼特斯特」,发现竟然很难坐在屏幕前看完这个电影)
仔细想想,最近这两年想的东西越来越现实,也很少有什么输出了,在拍照方面也是,除了手机里平时的记录,能放出来的,少的可怜。
今天就简单梳理一下开始拍照的几个阶段吧,也借着购买新的OM的契机,多多拍照吧。
前OM时代
这个时代或许是2015年开始的,由一台二手(或许还要+n手)的理光GRD III。当时的gr好像还没有现在这么火,理光和宾得还不是一家。
我大概记得是从很早时期的camlogic的视频,了解到了街头摄影的。那时候还是在优酷,看没有会员的720p也津津有味的时代。
后来在网上如饥似渴的搜索,从森山大道的黑白开始,了解到了GR。
那正好是上学的时光,所以每天都带着这台相机,上课、去食堂、在街上行走。也许是拍的多的原因,也留下不少印象很深的照片。
现在想来,当时是最感拍的一段时间,好像随时随地可以拿出相机来拍摄,快门按的肆无忌惮。
脑子里的想法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,好的是比较自由、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思路来拍,不好就是大部分时间都拍的杂乱无章,进步缓慢。
奥林巴斯时代
随着毕业、开始工作,我想也有因为GR一次偶然的摔落,导致它画质有一些模糊开始,我渐渐的不怎么拍照了。
虽然心里一直有这个念想,但总觉得小机器画质又不好,渐渐起了全画幅的执念。
这就是另一个故事,在此就不展开说了。总而言之,在我折腾了一段时间的索尼a7 I 代之后,发现我最终留下的是一颗50mm定焦手动头。
我喜欢他的金属质感、体积小巧,适合街拍,但是它和机身一起太沉了。渐渐的也很少带出门。
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疯狂搜索后,我发现了新的目标:奥林巴斯 TG-6。
想了一下,好像忘了最初买它的原因了。反正对比其他三防相机,它的优势就是能拍RAW。
早些年也用过一些M43的相机,松下的G3、GF3,奥林巴斯EPL、E3。总体感觉在外观上,奥林巴斯完胜,但是系统操作总感觉没有家电厂舒服。
现在不是M43了,用起来还是熟悉的味道。
当然,这次购入的还是二手(或许还要+n手)。相机到手发现下过水,有一些腐蚀的痕迹,于是清理了好久。倒是不影响使用。
后来才知道,应该是进水过,导致WiFi无法使用,更新固件也无法识别,GPS断断续续。最难受的是,电池接触也有问题,导致随时会断电重启,然后就是重新设定系统时间这一系列的操作。也是我放弃它的主要原因。
当然在放弃前,我还是拿着它拍了不少照片的。这种放在兜里就能出门的感觉,让我又回到了持有GR的时候。
后OM时代
就像开头说的,这次是TG-7。手柄上的 Olympus 已经换成了 OM SYSTEM 。但除了外观和更换了Type c 接口,好像用起来和之前的TG-6没有什么差别。
到手后进行了一下设置,还没拍几张照片,但是熟悉的感觉还是让人很安心。我曾经相信手机摄影能够合并这种画质不高的ps机,我也尝试了,就是我现在使用的小米14u,不能说不好。
手机在80%的场景下,已经完全超过了这台TG-7,甚至是90%。但只有使用过,我才知道,少的那点,就是手指放在快门上的安心的感觉。
你知道,按下去,会发生什么。
拿着它,好像已经没有了拍出什么令人印象深刻东西的冲动了。更多的是利用这个坚固、低调的机身,更多、更专注的记录身边的事物,记录当下。
这两年,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快速的溜走了。但我不知道是什么。所以我迫切的想要留住这些变化,让后知后觉可以有翻找的空间吧。
后面的故事,等我进行一些拍摄后,再来记录。